嫦娥四号有些什么黑科技?为什么敢登陆月球背面?
由于地月潮汐锁定效应,月球永远是正面对着地球,而且人类到目前为止发射的所有登月探测器的着陆点都在月球正面。因为在月球背面,通讯信号会被月球本身所阻挡。因此在嫦娥四号发射前,今年5月的时候,我国先发射了一颗名叫“鹊桥”的通讯卫星,“鹊桥”目前已经运行在环绕第二拉格朗日点的轨道上。所谓第二拉格朗日点是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平衡点,这个点位于地月球心连线上靠近月球的一侧,距月球约6.5万公里。而“鹊桥”是世界上第一颗运行于地月第二拉格朗日点的通信卫星。地球发射出的通讯信号会经“鹊桥”中转再传输给到时候位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
有了“鹊桥”的“牵线搭桥”,人类将实现月球探测器的首次月球背面登陆。
嫦娥四号不管是外形还是携带的科学仪器其实与嫦娥三号十分相似,两者都由一台着陆器和一台月球车组成。
着陆器中主要有四台仪器:着陆相机(LCAM)、地形地貌相机(TCAM)、低频射电频谱仪和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器。
月球车中也有四台仪器:全景相机(PCAM)、红外成像光谱仪(VNIS)、测月雷达(LPR)和中性原子探测仪(ASAN)。
其中着陆相机、地形地貌相机、全景相机主要用于拍摄着陆过程和着陆区附近的照片;红外成像光谱仪主要用于探测月球车沿途的矿物成分;测月雷达主要用于探测月球浅表层结构;低频射电频谱仪、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器、中性原子探测器则是利用月球背面得天独厚的天文环境进行探索性观测。
尤其是低频射电频谱仪,它一方面将充分利用月球背面无干扰的低频射电天文环境,填补0.1~40 MHz范围内的射电观测空白;另一方面还会与鹊桥中继卫星上携带的我国与荷兰合作研发的低频射电探测仪(NCLE)协同观测,互为验证和补充。
嫦娥四号是全球第一个敢于登录月球背面的人造飞行器,意义可见一斑。
一、通信障碍。由于月球被地球的潮汐锁定,使得月球自始至终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另一面始终隐藏在人类的视线外,月之暗面是无法与地球取得通信的,而此次嫦娥四号能够成功登陆月之暗面的关键正是由于我过研制发射的“鹊桥”通讯中继卫星,架起了登陆器和地球控制中心的桥梁。这在国际上还属于首次!
二、尖端探测设备。嫦娥四号搭载了低频射电频谱仪、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器、中性原子探测器等新式探测仪器,将填补0.1~40 MHz范围内的射电观测空白,帮助我们更深层的了解月球及其所处的天文环境,这也是为了我国日后载人登月创造条件。
大家***关注,给个赞
嫦娥四号在这次执行任务中体现出的黑科技本文认为主要是4项。一是“长征三号”乙大型***液体捆绑火箭,这种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载火箭之一,从1996年担负发射任务至2013年发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将中国长征火箭系列的技术成熟度展现给世人,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发射、一箭多星发射、深空探测器发射等航天项目积累的科技成果,催生了今天凌晨的黑科技。
二是印证了中国在轨道控制领域的黑科技。嫦娥四号未来的太空任务,都是在失重的环境下飞行,飞行器有自己特定飞行姿态要求,空间机动过程中受各种干扰,在空间的姿态角和姿态角速度方面都要预先精确赋值,才能保持嫦娥四号在绕月轨道上稳定地前行。如果需要实时调整飞行姿态,嫦娥四号也能变换姿态继续运行。这其中,就涉及到专门的控制力矩装置和姿态测量装置,需要有先进的控制指令,等等一切都是科技先进的产物,有了黑科技支撑,为什么不敢登陆月球表面呢?
三是先进的天体取样技术。我们都知道美军僵尸卫星利用机械臂修复故障或废弃卫星的技术,这项技术中国也掌握了,也是利用太空机械臂抓取卫星。这种技术,其实就可以应用在嫦娥四号月球车的月球表面取样研究,运用到的黑科技是太空遥感无人系统操作技术,这其中涉及机器人、太空岩石探测分辨、自动控制、空间通信、人机回路等多项了技术,没有浓厚的技术积累是根本拿不下来的。
四是先进的太空影像学技术。目前太空影像学资料,仍然是空间研究的主要资料。嫦娥搭载的高分辨率红外摄像机、光谱仪等也都是黑科技的代表,如何在月球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清晰的照片,让地面人员研究,如果利用有限质量的成像类载荷拍摄出高质量的月球表面照片,都是需要技术积累的。道理非常浅显,你用大炮长焦拍摄出远距离动感照片不是本身,用单反镜头达到这种效果,就是摄影技术,长焦的重量,与单反的重量,反映在空间科技领域,其实是更需要“斤斤计较”的。
哪款相机,你用的时间已经超过五年了?
宾得k52s路过。
2013年跟老妈借钱玩单反,后来同意了,并且自己还悄悄的跑苏宁国美自己去看,然后回来就跟我说今天看了一个照相机,也有一个长长的镜头。问我想不想要,我当时说再看看。然后跟老妈借了五千,因为我按月上交工资,自己就留给零花钱抽烟喝酒。
当时一同事也想买单反,看上了佳能60D套机和600D套机,然后我俩就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对比。为此我咨询了周围玩摄影的人,他们建议我买佳能,说是好上手。于是第二天我就果断下了宾得k52s单机港行订单。不为什么,就是因为我爸有一台购于1994年的宾得pentax傻瓜相机。再加上当时在网上对比外形一下就被宾得的外形吸引。然后自己又分期入手了da17-70。
从此之后只要有时间就背着相机到处跑,白天黑夜……刚开始什么也不懂,然后才开始翻说明书,最后慢慢的了解了什么是光圈、快门、ISO、EV、焦内外,明白了这些之后又上贴吧,Q群[_a***_],买书《纽摄》全名好像是叫纽约摄影学校教材。从书里学构图,学灯光,然后明白了定焦镜头的优势,先后购买了da70和da⭐55,(灭门⭐)玩宾得的不会不清楚!后来又买了美姿52外闪灯,之后入了一套(3只)神牛灯,高速同步只支持到1/160秒快门速度,并且引闪器只能同时引闪两只灯。艹,管不了那么多了,瞎玩呗!
终于熬到宾得全幅了,时隔两年感觉价格能接受了,终于在2018世界杯俄罗斯vs沙特的比赛上半场开始哨声响起的时候下单。
了却一桩心愿!
说不完了,总之,拿起相机远游也罢,逛街也罢,那一刻我可以完全的放松心情,尽管三五百张照片最终难逃一删。我喜欢用相机记录城市的变化。
好嘞,啰里啰嗦的就说这些吧!
说说自己的经验吧,我是一名从事摄影工作***0年的从业者,不过近10年已经不在一线拍摄了。在一线工作时,工作用的相机确实用不长,一般情况1年到1年半就淘汰换新的的了,两个原因:1.拍摄强度很大,1年到1年半相机的快门的寿命就过半了,为了保证在工作时不出意外,所以就要更换了;2.相机一般在1年到1年半就更新换代了,这个现象在数码时代尤为明显,有性能更好的机身上市,自然要淘汰相对老旧的机型。从胶片时代就是这样。从Nikon F3hp用到Nikon F5,后来转用Canon 1Vr,再后来就是 1D,一直用到了Mark III。不再从事一线拍摄后,不能占用公共***,Canon的公用相机上缴,重回Nikon门下。自己花钱买了一台D800e一用就是将近10年,因为拍摄频率大大降低了,至今也不过4W多次快门,3600W的像素级别足够再用几年。期间还用过2年的富士X-Pro 2,当然,去年一台Z6收入囊中,这台是目前的主力机型。以我目前3年2万张快门使用频次,在像素满足的前提下,一台机身使用10年以上是没有问题的。仅仅个人体会。当然,我有一台F3hp还在用,1998年自己买的。[呲牙]
哪款相机,你用的时间已经超过五年了?
我目前使用的相机尼康D90、 D700,佳能G12都超过了五年。
实际上我这三款相机除了佳能G12,是2010年出品的。其他,都超过了10年了,G12也九年多了。
相机如果自己爱惜它,经常保养,一般情况下都挺堪用的。当下新机虽然好用,但旧机用好了也是可以出佳作的,只要你喜欢摄影,相机就是你的最爱、就是你创作的工具。
有充裕的经济条件,上好机子也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祝朋友们好运!
哈苏503cw与飞思H20数码后背,2005年成为主力,使用到现在十四年了,战功卓著,依旧主力。估计再用20年问题不大,快门依旧暴力,ccd成像依旧细腻的让人舒服。身边的单反从尼康D100.200.300.700等型号不断地换,唯独此哈苏宝刀不老,两年前入手飞思FX系统,是新的主力机型,与老哈苏并肩作战。
苏联的图-4轰炸机,是怎么造出来的?
在武器装备研制的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非常出名的山寨故事,其中之一为网友耳熟能详,这便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苏联图-4“公牛”轰炸机。我来注一下,图-4不能读作tu-4,是du-4。
因为中苏一段渊源,在我军也保有一定数量,其中一架还改作了“空警一号”预警机。我们先来说一下,它是怎么造出来的。
当时苏联还没有类似美国B-29“超级堡垒”这样的轰炸机,于是特别想要,多次与美国商量而不得。谁知美国巴巴的就送上门去,1944年7月的一天,一架美军B-29在轰炸在中国东北的日军返航时,发生技术故障,只能迫降在苏联的海参崴。这真是困急来了一个热炕头,于是苏联以侵犯领空为由,把飞行员给它送回去,却把飞机留下开始研究。
当时的命令,要一丝一毫不差地造出来,事实上制造工厂也忠实地执行了这一命令。造出来以后,国际专家的评价,相似度有90%。事实正是,没有B-29飞来,图-4就不可能造出来这么快。
原样参照高仿,飞机下线以后,甚至试飞都没有进行,你说抄的,没有问题,但是请谁也抄上一个,可以试一试,看看能否抄得出来。你可以说,它是一件绝版***品,但要说直接拷贝,不走脑子,也完全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