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比徕卡技术水平更高的相机公司吗?
相机发展至今,其实进步并不算太巨大,比如镜头,镜头的光学结构已经很久都没有更新了,而徕卡则是光学研究的比较透彻,所以从光学上来说,徕卡的技术还是非常牛的,不是你想把产品卖贵就能卖贵的,还是得有真本事。但是光学这个东西很奇妙,并且要和市场进行结合,徕卡可以把镜头卖到好几万一只,但是佳能和尼康就不行,但是并不代表佳能和尼康就造不出来。
徕卡相机在二战的时候就已经名闻天下了,可靠的机身设计,成为战地记者的最爱,在那个时代,徕卡是象征,但是五十年代后,日本相机开始崛起,在八九十年代更是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竞争,佳能尼康等各个品牌都有杀手锏产品,那个时代的机械相机,徕卡的领先优势已经很小了。
到了现在,体育赛场上佳能和尼康的大炮到处都是,但是这种大炮你不能和徕卡比,徕卡有徕卡的玩法,佳能有佳能的玩法,两个都是为了记录影像,但是作用不同,合适的机器干合适的事情。
任何一家存活下来的厂商都有自己独特的秘诀,你觉得徕卡落后,徕卡就真的落后吗?你觉得佳能先进,有些地方真的不如徕卡,要不然华为为什么选择与徕卡合作?不选佳能?为什么习惯了佳能和尼康的人还梦想拥有一台徕卡相机?
所以,技术水平要和市场相结合,这和品牌定位有很大关系。徕卡已经不仅仅是一台相机了。
玩相机的老司机和器材党大都对卡尔·蔡司和徕卡两家德国企业比较熟悉,数码时代前者虽不再生产Contax那种相机机身,后者依旧制造高端的中画幅和全画幅相机。但论光学技术同为德国企业的Carl·Zeiss(卡尔·蔡司)迄今在这一领域是全球公认无人超越的。卡尔·蔡司35mm镜头现由日本确善能(COSINA)代工,以前用德国肖特玻璃(SCHOTT),现主要采用日本保谷(HOYA)的玻璃原料来加工普通民用镜头供SONY ZA系列,或作为ZE、ZF等副厂镜头提供给消费者使用。除非是需要非常特殊的装配和校正工艺蔡司公司才放在德国原厂制造。举个例子,超广角镜头的设计难度大于广角镜头的设计难度,更远大于标准镜头,因为超广角易导致严重的畸变成像,所以厂商通常以镜片来加以校正。一般而言,20mm以下的超广角用多片甚至十几片镜片校正畸变的成像是常事,但蔡司的Hologon镜头却仅用3片镜片就达到了校正畸变成像的水平,这不能不说是全球顶尖的光学技术。比如,蔡司向徕卡提供的15mm f/8的Hologon镜头,蔡司向瑞典哈苏提供的300mm f/2.8 SA镜头,中东某石油富豪向蔡司公司专门定制的8位数价格的天价高品质镜头(有兴趣的度娘),蔡司为美国NASA登月及多个太空项目提供的光学仪器,好莱坞向蔡司定制的那些成像品质具有超凡脱俗的德味儿电影镜头(比如,《指环王》里用到的上百支不同规格的蔡司镜头)等等,都充分说明了卡尔·蔡司在全球光学领域的顶级水准。
徕卡的镜头还是非常牛的,不能说独步全球,也确实是最好的镜头之列,但是机身,尤其是数码机身,徕卡数码机身在技术上没什么太先进的技术,很多自动对焦技术也都是源自日本。要说机身,生产于50-60年代的徕卡M3相机,是机械相机的一个巅峰。8枚玉,50F1.2胶片镜头也是徕卡的光学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