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机械胶片相机是什么感受?
亲, 要说纯机械不带任何测光的相机,想要拍出曝光准确的照片还真就不太容易,但是这是个熟练工种,简单来的说那会有的胶卷盒子上就会印一个简单的曝光表,比如晴天,光圈开多少,速度设定为多少。我们那会也是背一份表,把晴天分成几种,阴天分成几种,知道了这个后,就遵循黑白胶卷和彩色胶卷的曝光特性来拍照片。
数码相机没能力完全取代胶片相机!就像再发达的工业,也会为马,保留一席之地!
情怀!
一直有一个梦想,自己搞一套设备,自拍自冲,包括反转片。其实成本现在看来,不比数码35画幅高。
大部分人都强调胶片机使用的难点,这可能是错觉,哪怕是胶片年代,也会有拍立得作为***手段,何况现在?
正确的曝光在当今,完全不可能是障碍,用数码相机校正太简单了。难度在于,什么才是你想要的曝光效果?如果仅仅是中规中矩的到此一游片,哪有什么难度?哪怕是胶片年代,也会针对自己的设备,实拍来进行校对,作到心中有数,何况现在呢?
胶片再普及,也是不可能的事,毕竟与数码机相比,不可能做到即拍即有(拍立得有局限),如果数码机拍摄都有困难,拍胶片会更困难了。毕竟拍摄仅仅是***方式的一种,我们应该有更多的选择。
不想当元帅不像好兵,喜欢摄影当然希望能拍出来大片牛片经典片,不奇怪。只是,如果能更好的***,且有出大片的可能(哪怕是可能性很小),何乐而不为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更在意过程,而不是结果。胶片最大的好处,就是会延长这个过程(与数码机比就是麻烦了),你会从机身、镜头的选择,到胶片类型的选择,再到冲洗方案、印像等,或者扫描方式等,有太多的选择等待着你!
麻烦吧?当然!好处呢?好处?太大了,非常大的好处!
2000年左右使用过国产凤凰DC999,机器现在还保存完好,一般用富士135彩卷,21元一卷。要说感受,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照完心里没底!毕竟不会照相!但冲卷和洗片的心情很急切!
到现在我家里还有一台纯机械的胶片相机。使用纯机械胶片相机,用的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怀念。在数码单反相机的天下,机械胶片相机已经逐步走向衰退。但是机械胶片相机拍摄出来的画质明显优越于数码单反相机拍摄出来的画质,有的时候在创作一些特殊的作品。我就会拿出机械胶片相机来进行创作。在以前一个胶卷就是半个月的工资,一卷能够拍摄三十八张左右,记得有一次那一卷拍了42张,兴奋的不得了。然而胶片的冲洗费用也是价格不菲的,在那时候是这样的,现在来说一张也在6毛左右。纯机械的胶片相机完全是靠经验来拍摄的,所有的参数调整都会影响拍摄,不像现在的数码单反,拍一张测试一下,胶片相机拍一张就是一张。那时候都会带一个测光表去***拍摄。胶片相机我感觉应该是不会消失,起码我还是偶尔会拿出来拍几张的。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使用心情是绝对不一样的。其实更喜欢胶片相机带来的岁月回忆。
不像数码相机单次拍照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胶片相机的拍照成本很高的。
在大学毕业月工资只有五十多元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台国产单反相机大约需要一年的工资,耗材从买胶卷到洗印,一张6寸彩色照片大约需要一元钱以上,拍一卷36张胶片胶卷,需要花上大半月工资。
21DIN(即ISO100感光度)的彩色负片,柯达和富士需要13.6元,乐凯需要7.6元,也有洗印社用回收的暗盒,用电影胶卷分装胶卷出售,便宜一些,但也很贵,洗印6寸彩色照片最便宜也要0.6元一张。
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和暗房工艺是绝缘的,都是依赖洗印社做后期。黑白比较简单还好,彩色暗房对绝大多数爱好者来说更是不可想象。
我自己搭建过一个彩色暗房,自己配制C41高温冲洗液,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让洗印质量达到了洗印社的水准。为了满足冲洗液恒温条件,购置二手稳压电源,即便如此,连每次开启钠灯读片,产生的电压波动,还是影响冲洗,更不要说启闭放大机了。后期在业余条件下很难提高。
不过,对于普通家用拍摄,基本是6寸7寸照片,业余爱好者也难得奢侈一回洗印个10寸以上的照片,所以按现在标准很差的镜头很差的相机,拍出来的照片看上去也蛮不错的,哪有现在100%图片觉得不够,还要看200%细节,相机、镜头缺陷立马毕显。
即使现在工资很高了,用胶片相机拍摄,还是一个奢侈游戏,我猜更多人也就是玩,能用完整化学工艺后期的能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