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mm 1.8如何在残幅机上突破视角?
题主你好。摄像liy,专注回答单反摄像类问题。同好的朋友们欢迎关注讨论。
50 1.8如何在残幅机上突破视角。
其实镜头改变视角有两种简单的方式。花费不多。也就几十块,就能得到不同的视角。虽然对成像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就一般家用来说,也勉强足够。毕竟再购置镜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一是广角附加镜。
这个有对应的大小,按照你镜头的口径购买。像uv镜一样从镜头前方螺纹固定就可以。操作非常简单。固定在镜头前方后,就可以使用了。
常见的例如0.45x。意思就是0.45的倍数。50焦段直接乘以倍数换算。大致是22.5的焦段视角。再乘以残幅系数1.6。得到36mm的视角。
一般会有虚标,但是也有明显视角提升。
这个......若不改变镜头的情况下想突破视角,这个机会不可能。全画幅上50mm f1.8用在APS-C上变成80mm的等效焦距。
某宝上有增广镜购买,但增广镜并不是用在50定上,一来画质、锐度不能保证,二来比较变扭。
题主还是换头来获得大视角比较好。
极少的文字表现极大的意境,你觉得有哪些?能否举例说明^_^?
看很多朋友说到了俳句,确实日本文学当中的俳句很多都让人印象深刻。
又如:朴树散花,不知去向。
俳句以其极佳的意境让读者回味无穷。
此外,回到问题,举几个例子说明。
1、风虽大,却绕过我灵魂。———西贝
2、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3、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大街上。———海子
4、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拥挤》
一切都在拥挤,
挤向除夕。
我忙里偷闲,
给我和中国新诗,
寻找位置。
不是休息,
而是贮存和放飞,
希翼!
(因为我在头条曾应允网友,每天坚持上传两、三篇原创作品,宏扬***,而如今年关已近,只有忙里偷闲,写下这些文字,以明我志。顺祝各网友过个好年,阖家幸福!)
想在这里举例一首俳句诗。
“我知这世界
本如露水般短暂,
然而,
然而···”
这首俳句诗,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俳句诗,出自日本著名俳句诗人小林一茶。
这是其在历经了许多坎坷与磨难之后写下的一首著名的俳句诗,此诗虽然只有短短16个字,但却由大的世界到小的个人,由浅的表面到深的思考,由具体到抽象,由平铺入转折,带给读者有关世界,有关人生,有关价值的种种思考。尤其是其结尾处的“然而,然而···”一转再转,带给读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感受。
世界,很大,很广,我们每个个人,却又很渺小,很微弱。所以,很大的世界也可以如同露水一般,转瞬即逝。在它面前,个人显得是那么的无用,聚散离合,阴晴圆缺,都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我们渴望着“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但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像一个"蜉蝣”一般寄居在这个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然而,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拥有一种穿透生命长度的力量,我们用自己的喜悲,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创造出的价值,来无限拓宽了自己生命的宽度,那是一种气魄,一种勇气与信念。
蛮多的吧,看到题目脑子里唰唰唰蹦出了很多,待我慢慢写来。
要说极少文字表现最大的意境,我首推《百年孤独》的开头:
这样的一个开头,引发了多少作家争相模仿。我第一次读《百年孤独》,只这一个开头,就深深地被吸引了。第三视角的平淡描述,过去与未来的撕扯,魔幻现实的意象就这样突如其来。
热爱足球的人都知道《***》的煽情功力。22岁,正是人生中最美的年龄,32岁,刚过而立之年,慢慢地有了苍老之感。回望10年前,你又有怎样的感情呢?
我很少读现代诗,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首《小巷》之后,就再也不能忘记。
我想,不管是谁,读到这句都能体会到诗人无限的乡愁吧?
谁能想到,这竟是一段床戏。
写的是庭前花,天外云,实际上写的是人生。
言少意多,非诗词莫属。
在文字的表现方面,西方会涉及到很多技巧,比如比喻、拟人、排比,抽象等,但是在中国古代,概括起来只有赋、比、兴三种写法。
所谓“赋”,就是铺陈直述,在平铺的同时往往可以起到渲染的作用;
所谓“比”,就是类比,跟我们说的比喻有所不同。比喻是将一物比作一物,而类比是强调两者之间存在某些共性的特征;
所谓“兴”,即是咏,借某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或者表达观点。
虽然只有三种写法,但实际上包罗万象。而且这三种写法并不是单一使用的,经常是赋中有比、比中有兴,下面我举一些例子。
这个句子只用了“赋”的写法,甚至白描之下,只有名词而已。但是我们细品这个句子,便会发现不需要动词的句子竟然也可以写的这么生动:
在鸡声催促之中离开客栈继续赶路,发现天还未亮,天空仍悬有残月。远处已经有了行人的足迹,扶过板桥,手上明显可以感觉到昨夜凝结未化的霜。
仅通过区区十字,我们就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诗人旅途中的画面以及心境,这正是中国诗词独有的意境,比言语直说旅途艰辛更具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