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摄影师为什么要学习相机的M模式?
相机的M模式是手动档,相对其他模式而言,摄影师可以控制和调节的要素更多,更容易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因此许多摄影师都喜欢用。
M档和其他模式一样,不分高低贵贱,并不是是用M档就高级,使用自动挡就不好,一切要看情况,最终要看效果。
拍得好才是真的好,使用相机模式不分好坏。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光圈,快门,iso这些相机基本参数及不同参数所具备的拍摄效果。
光圈,控制的是单位时间的进光量,效果是景深的变化,比如很多人觉得单反比较牛的虚化效果其实就是大光圈的小景深效果。
快门,控制的是一次拍摄的进光时长,如果没架在三脚架上二是手持相机的话,快门时间要尽量短来保证清晰,原因是手的轻微抖动会造成画面的不清晰(有人拍出来的作品不清晰,要么是焦没对准,要么就是手抖,特别是光线较差的情况),另外,我们观看一些作品湖面雾化,公路上汽车尾灯的光轨就是长曝光(快门时间很长)的效果。
iso保证的是对光的感知度,值越大,同样的光越容易被捕捉,但是如果太大的话,又会产生噪点,所以在光线充足时,尽量用小iso比较重要。
了解以上三个参数的意义后,我们了解下相机的自动模式都做了什么?
以佳能相机为例,
***模式是光圈优先,就是你可以调节光圈值,快门,iso是相机自动帮你选择。
tv模式是快门优先,就是你可以调整快门值,光圈,iso相机自动帮你选好。
p档,全自动模式,相机根据算法自己帮你选好。
我觉得吧,不是有的摄影师要学习M档,是摄影师都要学习喏,以下说法纯属个人经验分享。
我呢喜欢街拍,喜欢不期而遇的遇见,我拍照追求的是随遇而安,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需要经常要到处去走路,有旭日东升的暖暖早晨,阳光明媚的晴天午后,静悄悄的夕阳西下,五彩斑斓的夜晚,喧嚣的闹市,寂静的公园一角,有室外有室内有强光有阴影,只要走在路上,一切都在变化,只要没有停下来就有一切可能。所以这个时候就应该是M档该上场的时候了。如果不用M档会怎么样?
事情是这样的,你从室外进入到一个光线暗淡嘈杂的市场内,这是你用A档,光圈是小光圈(个人喜好),感光度还停在100,好,这时你遇到一个有意思的场景,对焦取景,按快门,咔……嚓,回放看一下,曝光是正常了,可是都糊了,都没法吃了。
这时你需要这样来操作,只要环境光线一有变化,立马重新测光,手动调整好曝光参数,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搞个“安全快门”定住了就不要动了,专心抓拍即可,这时注重“抓”,而不需要有顾虑你的曝光参数有没有问题。
自动化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自动化给予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极大的方便,虽然机器已经可以自动完成许许多多的任务了(以相机为例:自动对焦,测光,计算曝光值等工作它都可以自行完成,全自动档,你只需按快门就行,闪光灯都会给你适时弹出来补光,这一切都好高大上)但是自动化的机器只是一个没有思想的机器,它的一举一动都只是人们尽可能给予的程序化的动作(正常曝光,而往往这种曝光的照片都不太讨喜的),它还没有进化到可以决策,自作主张的程度,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于人,摄影师最大的优势就是决策与操作。一张好照片有时候也不都是需要正常曝光的,比如纯黑色背景用来衬托主题的照片就不是正常曝光得来的。
自动化的机器也会不尽人意,就相机而言,出厂设置的曝光值是正常的曝光值,一个有个性的摄影师,如果想要得到一些特殊的效果,那就只能人工干预[_a***_]的工作(谓之“创作”)。M档在照相机上有两个地方可调,一个是机身的M档,一个是镜头的M档。作为一个称职的摄影师啊第一件事就是要熟悉你的照相机的操作,“欲工其事,先利其器”。所以你不仅要学会全手动的干预相机的曝光参数还要学会手动对焦(会看景深标尺,能目测对象与照相机的距离,熟悉你正在使用焦段的视角(请用定焦),估出你要拍摄的效果),合适的时机按下快门,这就是M档的魅力,悄无声息,轻轻地来带走一内存卡的照片,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祝:快乐摄影,再见!
M档的价值在于一切皆可由你掌控,而不是像有些“***大师”说的那样,用M档就显得你“更专业”。
使用M档爆光,你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调整光圈大小来控制景深;也可以通过调整快门速度来保证清晰度,或有意营造一些模糊效果(如水流、车流等等);你还可以通过调整感光度来平衡画质。甚至还可以手动对焦来调整焦点,营造特殊效果。
另外,如果是拍视频,建议尽量用M档。不是因为用M档曝光更准确,而是因为用M档能稳住曝光值和景深,避免镜头运动时出现过渡不匀、忽明忽暗、景深不一致、画面飘忽不定的现象;另外,如果对焦也是自动,镜头运动时焦点容易漂移,同时频繁对焦还会有马达工作的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