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些杂牌镜头?
怎样定义杂牌镜头?
个人觉得相机原厂镜头和知名副厂镜头都不能算杂牌镜头。例如佳能、尼康、索尼、宾得这些出相机的牌子生产的原厂镜头肯定不能算杂牌;适马、腾龙、图丽这些老牌副厂镜头也在镜头领域耕耘多年,也不能算杂牌;蔡司等高端品牌更不能说是杂牌了。
镜头这种产品对技术、材料、工艺等要求的生产门槛是比较高的,要说像杂牌电器那样攒一个出来确实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所谓杂牌镜头确实不太多。
非要归类出来一些镜头杂牌,那么个人觉得一些知名度低,以逆向仿制为主的新生镜头品牌勉强算是这个类别吧。为了避免争议,这里不再具体说明这些都有哪些牌子了。这些也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镜头,只不过实在缺乏核心技术,在性能和质量方面很难做到知名品牌镜头那样完善。
那么所谓杂牌镜头与非杂牌镜头有怎样的差距?
首先,画质不行。
这种画质上的差距并不需要严格测试,肉眼可见的差距。例如锐度不行,怎么拍都很肉,光圈开大了的情况下更加严重,有些镜头拍出来的画面总感觉雾蒙蒙。色彩怪异,拍出的片子和原厂比色彩偏向完全不一致,要么极其寡淡,要么偏色严重。
其次,对焦不行。
对焦是镜头一个最关键指标,但偏偏在这个指标上杂牌镜头要差事一些。有些杂牌镜头压根不具备自动对焦功能,只能手动,这在单反相机上就比较难操作,只能切换到lv实时取景模式估摸着对。有些有自动对焦功能的杂牌镜头跑焦、对焦慢、精度差都是很常见的,腾龙和适马都在这方面弱于原厂,就别提别的品牌了。
最后,防抖鸡肋
杂牌镜头名字不好听,一般都称之为副厂镜头,比如最常见的腾龙,适马。在销售上仅次于原厂镜头,因为它们便宜,拍摄效果也相当不错,甚至比原厂镜头成像质量好。最主要是便宜很多,经济镜头,只要拍摄效果比较好,就选择副厂镜头吧。比如喜欢拍摄小鸟的,因为买不起十几万的600定和800定,于是买一只副厂150-600,也相当不错的,价格还不到一万。
不同牌子的相机,由于镜头接口的样式尺寸不同,因此,其镜头往往不能互相使用镜头,专业生产上是专门为各种牌号的相机生产配套镜头的厂家
某些非原厂镜头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他们不考虑原厂镜头调焦环的旋转方向,而是在自顾自地闭门造车,举例来说,手持相机拍摄时,尼康镜头和富士卡镜头的无限远标记应该在拍摄左侧,而美能达镜头的无限远标记,应该在拍摄者的右侧,然而,许多杂牌的非原厂镜头根本不按照原厂镜头的设计方案形式,把无限远标记设计在左侧,无论配合什么牌子的相机,通通设计在左侧,反之又会通通设计在右侧,这样再与原厂镜头,搭配使用时拍摄着往往不习惯非原厂镜头调焦环的旋转方向,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多年来几大“原厂”日本镜头生产商已经把各家的专业镜头吹嘘的快妖魔化,加上国内一些比较有名的“摄影活动家”近乎谄媚的吹捧。原厂镜头一直给人高高在上的***象。事实又如何呢?当我们看到适马art系列的发布,看到一大批质优价廉国产镜头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事实已经证明了镜头的制造难度真不比一块刺绣一个玉雕难,只是术有专攻,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像卖古董一样的暴利显然是站不住的,对原厂和副厂,进口和国产应该客观真实地对比评价。借鉴国产电视机和国产手机的发展历程,期待镜头的微利时代早点到来。
一些“杂牌”镜头如腾龙的70/180,28/75,35/150和适马的85/1.4,28/70等副厂镜头素质极高,是穷人党的福音,与原厂的镜头已经非常接近,个别方面已经超越。
如何评价相机镜头的画质呢?
“画质”本身这个词就是一个很感性的词,不是专业摄影师的要研究MTF,而是制造者和科研机构才需要那个数据(本人中科院长大,打小就看这些光学数据),所谓画质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把一副照片放大到你[_a***_]认为够大的尺寸,画面个部分的色彩、清晰度等感觉是否能够满足你的预期,其实这个预期里面包含了很多元素,镜头只是其中之一。40年前的顶级镜头(当年价值20多万元)数据上就不用提了,当年拍出的“画质”那叫一个NB,可是以现在的“画质”标准,那简直惨不忍睹。反观摄影史上经典的作品使用的镜头有哪个赶的上现在的“画质”或者MTF?个人观点,镜头依自己的购买力购买,当然是一分钱一分货,然后将功夫下在个人的艺术素养上,去发现新影像,记录当下比镜头“画质”更重要,器材对于摄影本身永远不是在第一位的。
谢邀。对于摄影的人来说,镜头的画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一、成像的锐度和分辨率
很多评测机构在评测镜头时,都会对镜头中央和边角成像进行评判。镜头中央成像一般都不错,牛头和狗头在边角画质上就能明显显现出差异。
摄影中常说的成像锐和肉也是考验镜头的要素,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相机从胶片时代过渡到了数码时代,感光元件原来越大,像素分辨率越来越高,很多镜头不断升级换代,进行数码优化已达到高画质的要求。下面来看看锐度和分辨率的关系:
二、色彩表现
玩摄影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调侃的话:“毒,大师,德味”,这当中所谓德味便是形容镜头的色彩,胶片时代的蔡司莱卡等镜头如今依然在二手市场炒的火热,一则是因为做工,二则是因为成像的那种色彩感觉,虽然现在数码后期可以对色彩进行大幅度修改,但是始终不能很好的达到那种感觉。究其原因是所用的镜片材质,镜头镀膜等技术影响。比较牛的蔡司T*宾得的SMC镀膜等等。
三、焦外成像
摄影镜头的画质评价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既有严格的科学测试,也有说不清楚的直观感受:
一、关于摄影镜头的画质评价,最直观的就是价格,尤其是二手货的价格。
人民群众用脚投票,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这个世界,只要你诚心诚意做精品,总是会有人发现的,一旦被发现了,就会被口口相传。目前来说,还没有哪个真正优秀的镜头被埋没了的。
二,关于摄影镜头的画质评价,最科学最客观的就是MTF光学传递函数了。只是,这么准确这么客观的一个测试,被各大厂商玩坏了,所以,要想根据厂商的MTF光学传递函数来选择摄影器材,其实也没有意义。还不如直接根据价格来选择了。
至于MTF图如何阅读,其实也很简单,主要是把画面分为中心和边缘,把测试分辨率分为低分辨和高分辨率,然后根据一定的程序进行测量,最后绘制出MTF图。
佳能官方网站提供的佳能18-200mm镜头的MTF图,并且,佳能官方网站还详细介绍了解读MTF图的方法,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
MTF图,最大的争议,有如下几点:
a,中心画质和边缘画质的平衡问题。你是要一个中心画质较为出色而边缘平庸的镜头呢?还是要一个中心画质和边缘画质都差不多够用的镜头呢?或者,你是否愿意出高价获得一个中心和边缘画质都非常高的镜头呢?
b,低分辨率的锐度和高分辨率的锐度,这个说起来有点复杂了,其实吧,简单来说,就是要根据影像传感器的像素数量来选择镜头。比如说吧,电视摄像机的镜头,在低分辨率的时候锐度非常好,但是肯定不能用于数码单反相机啊。或者说,数码单反相机的镜头的高分辨率的锐度非常好,可是却不太适合用于低像素的电视摄像机。(当然,我这里用锐度这个词,其实是不恰当的,但是,如果我用对比度这个词,可能你又完全不能理解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