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手动曝光M档,什么情况下使用?为什么很多摄友都推荐M档?
上世纪60、70年代在国内相机根本没有所谓自动档,无论是光圈与速度都是手动挡,拍摄景深范围全部是依靠自身经验去调节。当然其中也有一定的调整规律,它是根据胶卷的感光度,根据季节不同光线的変化,根据不同被拍摄对象,所釆用不同的光圈与速度而设定。记得当年购买㬵卷时附有一张感光表:相机速度设定百分之一秒,春秋光圏为11,夏季光圈16、冬季光圈8,同时多云或阴天在此基础降一档光圈。另外根据不同题材的拍摄,可以使用大光圈快速度、小光圈慢速度来调节景深范围!今天的数码相机是根据模块方式自动设定光圈与速度,既是手动挡它也会自动配置适应的光圈与速度。
全手动曝光M档,什么情况下使用?为什么很多摄友都推荐M档?
所谓M档,是拍摄者手动调整或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而感光度可以设置为手动,也可以设置为自动或者是自动限高,而全手动时,还是建议将感光度设置为手动设置,如果半自动(A档或S档)抓拍时,建议设置为手动限高。
抓拍时,所拍对象多以动态为主,拍摄者只要根据主体运动速度确定一个合适的快门速度,剩下的交由相机来完成就行了,拍摄者只需要对焦、构图按快门。这也是抓拍时不用M档的原因,因为可能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仔细调整光圈和快门两个参数。
而除了抓拍以外的拍摄活动,比如风光、比如静物、比如微距等,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去调整一干参数,比如因为景深的需要开多大光圈,比如主体运动速度要用多大快门等。
见上图。拍风光时,可能首先要根据景深的需要确定一个光圈大小,一般都是在f/8至f/14之间,而感光度一般是都采用最低,这时候的曝光量就要全靠快门速度去平衡。如果有使用三角架,可以完全不用考虑快门速度的快门,只有手持拍摄时,才要注意下快门速度不能太低,至少不要低于安全快门速度。
见上图。拍花卉等浅景深题材的照片时,只要光线不是太差,基本手持都能搞定,因为这时候用的光圈较大,快门速度也上来了。
见上图。倒拍一些运动中的主体时,就要先确定快门速度。比如拍飞鸟要至少1/500以上,比如行走的人,至少要1/200以上,这样才能将运动中的主体定格在画面上。
见上图。还有些像拍慢门,都是要根据慢门效果,确定一个快门速度,景深靠光圈去调整,只有光圈调整后达不到曝光要求时,才会牺牲画质提高感光度。
上面说了这么多,目的只有一个:在调整这些参数时,只有在M档的时候,可以随意调整快门和光圈,也就是前拔轮后拔轮的事儿,拇指或食指一动,光圈和快门就随时进行了改动,这就是M档的方便之处。
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不要说摄影师都推荐使用m档,准确的应该是根据拍摄现场需要合理使用档位,如果真的按您说的,专业了就得用m档,那相机生产商就会逐步压缩其他档位的地位,而事实确不是这样。
举几个例子吧!
比如,在拍摄静物时,一般摄影师都会使用m档,为的是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光圈,快门,感光度,得到合适的照片。
再比如,在拍摄舞台现场时,就要根据需求调整档位,毕竟舞台灯光和节目变化相对复杂,***档或者tv档更加能保证出片率,甚至会用到p档。
又比如,新闻摄影时,更加注重快速反应,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你调整快门光圈什么的,这时候***,tv,p档比m档更加保险,极端情况用到auto档也很正常,尤其是战地记者,请问他们有多少时间去调整参数,拍到也许就是成功啦!
以上就是我对档位的理解,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