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是何时修造的,和故宫相比有哪些特色?
沈阳故宫在沈阳市旧城中心,是清王朝确立全国统治之前(公元1625—1644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的宫殿。为清初皇宫,名盛京宫厥,清***迁都北京后成为“留都宫殿”,亦称“奉天行宫”。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世祖在此即帝位。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至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基本竣工。乾隆、嘉庆时又有增建。至今已有350多年在历史。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首领,也是明朝在东北所设建州左卫的都督,因保卫东北边疆有功,明万历23年(公元1595年)晋封为“龙虎将军”。后来他乘明末农民起义,明王朝摇摇欲坠的时机兴兵反明,接管了明朝在东北的疆土。1616年在赫图阿位(今辽宁省新宾县)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21年迁都沈阳宫殿。努尔哈赤卒于1626年,他的第八子皇太极继位,1636年皇太极把“大金”改为“大清”,清朝国号从此开始。沈阳故宫雄伟壮观,它以浓厚的民族特色著称,是汉满蒙三族文化交流在宫殿建筑上的具体反映。从整体设计到局部建筑,从造型到工艺,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最完整的皇宫建筑。
看到这个问题,我非常愿意给朋友答复,因为这里老猪曾经亲自用脚步丈量过,用手触摸过,用相机记录过,我发一些老猪的实拍图文并茂的介绍一下。
先介绍下沈阳故宫的历史,它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为大汗努尔哈赤创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浒河部赫图阿拉城(后改称兴京,今中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1616年,即明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创建“大金”朝,在位10年。
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
1644年,大清迁都入山海关后,盛京皇宫成为“陪都宫殿”,但是作为“龙兴重地”,特别受清历代帝王重视。在1671年至1829年的150年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后10次东巡,拜谒祖先陵墓,瞻仰先皇的旧宫圣迹和遗物,以抒发对祖先开国创业功德的仰慕之情。为供东巡盛京的皇帝和后妃居住之用,乾隆帝对盛京皇宫进行了多次改建和扩建,形成了先皇旧宫与皇帝行宫并存的特色;其增修的西路建筑,又使沈阳故宫拥有了东中西三路建筑中轴对称的新格局。不仅如此,乾隆帝还源源不断地从北京运送来洋洋大观的***珍宝于此贮藏,以示“不忘根本”,使沈阳故宫成为当时与北京宫苑和热河行宫齐名的清代***三大文物宝库之一。
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80余年的历史了。是中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保存完整,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清王朝的发祥地,也是清朝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是满清入关前的皇宫,沈阳故宫与北京紫禁城是中国现存的两座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沈阳故宫占地6万平方米,其古建筑群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与北京故宫不同,沈阳故宫有着显著的满族特色。
努尔哈赤在沈阳故宫发布过进军令,皇太极和福临先后在沈阳故宫登基。沈阳故宫也因此成为满清入关前的政治中心。沈阳故宫建筑结构大致包括大政殿,崇政殿和清宁宫以及方亭等。大政殿是东路主体建筑,东西两地共有10座方亭,呈“八”字雁翅排开:东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这种与八旗制度非常相似的建筑格局,正是是沈阳故宫的建筑特色,受游牧民族的毡包式建筑及其议事风俗的影响。西路以文溯阁为中心,前有戏台、嘉荫堂,后有仰熙斋。文溯阁的建筑形式仿自宁波天一阁,仰熙斋为皇帝读书之所。
沈阳故宫的管理体制也反应了清代以来政治社会文化的变迁。顺治元年设盛京总管,康熙初年设置镇守奉天将军,下辖五部侍郎,即礼部侍郎、工部侍郎、刑部侍郎、户部侍郎和兵部侍郎,雍正三年设奉天府,乾隆元年增设奉天府尹,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末新政,东三省改省时才结束。辛亥前夕,金梁曾建议于沈阳故宫建立博物馆,但因为辛亥鼎革而不了了之,1924年,沈阳故宫被奉天省***接收,1926,在东三省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在沈阳故宫设立了故宫博物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博物馆更名为奉天故宫博物院,1945年东北光复后,成立沈阳博物院,1954年,成立沈阳故宫博物院并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