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爱好者在拍片时一般会带几张存储卡?每张多大的内存才够用?
相信题主的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曾经遇到过,也被困扰过。从一个摄影师的自我经历来看,我的建议如下:
首先,一般摄影爱好者,如果照片没有其他特殊用处,个人不建议RAW格式的存储,因为内存消耗太大,高质量jpg就足够使用了。存储卡一般建议携带三张,32G或者64G的都可以。如果出远门,最好还要带上移动硬盘和电脑。
第二,您问题描述里的一张卡够吗?答案是肯定不行,不是够不够的问题,是要考虑到很多原因的。现在大多的存储卡非常容易损坏,如果只带一张,且又去的是偏远地区,岂不是无法拍照了?带三张卡是最好的选择。
从事摄影师职业这么多年,可以说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历让经验丰富,经验分享给更多喜欢摄影的朋友。
更多关于摄影的问题,欢迎关注:兰阇图片故事,我们多交流,共同进步!
这个看具体清楚。
1、机子像素的大小。现在的机子RAW格式片子从十几兆到一百多的都有,自己相机出来的片子大的,对应的内存卡肯定要大点好;
2、拍摄习惯。只是出门偶尔拍个几十张,跟资深爱好一次出门拍几百上千张,选卡肯定也是不一样;
大多数机子64G都能满足,但要是经常出远门***风拍摄,建议多带一两张大内存的。同样内存量的,建议选择两张,不要只带一张,例如你说的128G的,通常是选择两张64G的,不要一张128的。这是为了拍摄过程中内存卡出现问题,保险起见。
内存卡还有个选择关键是读写速度,像素越高的机子对内存卡的读写速度要求越高。
用相机来拍视频,对相机有影响吗?
题主你好。我是摄像liy。我可以用一句话回复你这个问题。
是兰拓还是某个机构曾经做过评测,拍了两年***的5d2和拍了两年照片的5d2。使用强度大同小异。最后同时拍一张同样的照片,分辨不出明显区别。
你可以说我连测试机构名字都记不得,我在扯淡。但是,我之前用的那台6d。拍了整整三年***,强度并不低。再拍照片,貌似高感差了点,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照片有一点发白。测试坏点,十几个。其他没见有什么不好。同事的5d3,使用三年,拿去市场卖二手,回收给的价格和照片机是一样的-只看成色,不管你是不是***机。
都说单反拍***很伤机身。我是没有什么实际感觉。机器嘛,买来不就是用的吗?别说拍***,就是遇到劫匪,扔过去个相机把他砸晕了,保障了自己的安全,那也是值得的,对么?
单反是个比较精密的设备,发热情况算正常,不用担心。过热自己会有保护机制关机。这些年从来没听说过烧坏了的。可能我孤陋寡闻。机身不够大,散热情况不好实属正常。你看松下gh系列,长时间录制没有问题,技术上没问题的。所以,你短短录制十几二十分钟,不可能出什么问题。
所以。我建议是放心大胆去用吧。这些年来。我唯一一台算作坏的吧。是一米多掉下来,摔裂了。但是还能用,只是触点不太灵了。拍摄***拍坏?我是不相信的。
貌似没到500字。我再扯点。索尼的微单算是发热比较严重的。大家的说法是机身小。其实有这方面原因,但是肯定不止。我索尼单电,跟5d4差不多大小,过热情况依然严重。冬天室内4k,s35模式,三分钟过热。。。。。即使拍1080p,也比佳能系机身严重的多。所以我觉得索尼微单肯定是有其他原因。
高深都不说,说遇到的比较实际的情况,第一个发热太大,第二个就是电池电量不足,对相机保养方面来说,都是具有一定影响的。所以你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温度,电池的数量,我一般出门为了方便都是带8块电池(根据你一天使用相机电量来决定),尽量拍照少拍***,不用的时间关机,这样就能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器材。
胶片单反相机的镜头是否可以用在数码相机上(主要是微单)?
可以用与达到技术指标是一个概念吗?
直接的准确的答复是,肯定可以。特别是微单,很可能就是日本摄影企业为了镜头[_a***_]而设计的。很简单的道理,微单的法兰距都很短,基本上除了TV镜头,很少有不能转接的。可以理解为间接救活了无数的老镜头!索尼微单被称为“***口”是有道理的。
不过,讲到实例也许就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美好了。说到摄影企业的生产标准,太抽象,不过标准是绝对有的,细说起来太枯燥,无味,只说两个实例吧。
第一,应该是赵嘉先生吧?有一本书,专门讲到一个典故。数码机胶片机正好开始换代的时候,摄影界没人不关心老镜头与新数码机身的兼容性问题。据书中介绍,除了奥林巴斯公开承认这个问题,其它的公司全部都是装聋作哑,左顾而言它!
这故事应该有十年以上的时间了,不好考证,来一个很新的例子,非常好查询来龙去脉。
第二个例子,索尼与蔡司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为了配合索尼的A7A9系列机身的发布,特别是像素像火箭一样的提升,蔡司把它当家的35,50,85,三个镜头进行重新设计修改,重新生产,测评过程中,其中的35这个镜头被国外的摄友骂得狗血淋头,派生出两个故事,第一发行价低于预估价一千元的样子,第二出现了索尼微单“改玻璃”热潮!
很多现象完全可以说明,中国人不太聪明,容易被忽悠。讨巧的镜头,不见得是符合生产标准的产品,最简单的就是所谓的,现在大受追捧的“旋转焦外”,就生产设计而言,是典型的次品,所谓的二线性达不到标准。但是就有人吹,有人捧,有什么办法?
中国很难出摄影类的艺术家,个人认为,一不懂艺术原则,二不懂技术要求。哗众取宠,是很难有长久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