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过乐凯胶卷吗?有哪些相关的美好记忆?
实话讲,当年胶片机的时代,主要的胶卷记得有柯达、富士,然后是乐凯。因为当时我是用公家相机,不差钱,所以基本都用前两者。记得那是满大街都是照相洗相的地方,一个富士或柯达胶卷在21-23之间,而乐凯好像才13元,确实很便宜。那是一段很美好的记忆,为了能多出1张片子,上胶卷时蒙上被,满头大汗。也有用小暗房(兜),也不好弄。给朋友结婚照相,带4个胶卷是好大的面子。现在的结婚,数码几梭子下去就上百张了。
我答:用乐凯彩胶卷不多,记忆深刻的就是始终偏色,棕色基调,比柯达、富士、乐凯就差远了。搞很多促销活动,(有关摄影活动奖品如“纵横祖国5万里”类,有关文化部门试用等),最终被市场淘汰了。用的最多的是柯达,外拍100、200,富士也用些。
乐凯胶卷是国内生产的一种胶卷,时隔近30年,它的外包装还留在记忆中,大概体验式的买过一卷,那时销售胶卷的柜台里,记得只有柯达、富士、乐凯,用的最多的是柯达,感觉洗印出的照片清晰、色彩逼真,风景、人物还原比较真实,看起来舒服,很满意,虽然价格贵些,还是比较钟爱。那时也不知买了多少筒柯达胶卷,加上冲扩费,不是一个小数目。
用过啊,小时候家里的照相机是宝贝似的存在,胶卷也是,就怕一不小心曝光了,照的照片全部没有了,那就变成了全家的罪人了。小时候出去玩,在公园里,在景点,特别喜欢照相,照相技术也不好,但就是喜欢照,各种现在想想都是挺奇葩的pose,照完之后那就期待了,把胶卷送去冲洗,去取的时候在照相馆里的小篮子里找自己的名字,拿到一袋沉甸甸的相片袋,迫不及待当场就打开看,这张好看,这张怎么全白了,这张是全黑,回到家也挨个仔细看,这个人看完,下个人看,特别有意思。
用过。国产乐凯便宜,富士拍景,柯达拍人像,还有公元啥的,冲洗烧钱费力,那年月不是搞宣传工会纸媒影楼的,能玩起胶片养得起机器基本就是土豪。所以就有了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的传说。想来,还是数码好啊。
郭子仪一生是怎样的***?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掉兄长逼退父亲,自己登基做皇帝。在他登基之前,担任的是尚书令一职,做了皇帝之后,这个职位也就空了出来,谁也不敢做。后来,在安史之乱中,郭子仪站出来力挽狂澜,使得战乱得到平定。
郭子仪对于唐朝的贡献很大,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评价。有一次郭子仪的儿子与升平公主吵架,他气愤的说“你牛气什么,不就是有一个做皇帝的爹吗?我爹还不喜欢做呢”。气的公主回宫告状,李世民不仅没有降罪给郭子仪儿子,反而对女儿说:“他说的很对,如果郭子仪想做皇帝,就没有今天的李家”。
这足以说明唐太宗对于郭子仪贡献的认可,有了功劳就得进行封赏。唐太宗将尚书令一职交给郭子仪,可是对方却不接受。无奈之下,唐太宗命令五百名骑兵护送他去就职,可是郭子仪就是不接受。他说皇帝做过尚书令,李适是皇太子,有过功劳,才能够担任这个官职。自己怎能因为平定战乱而贪功呢?
郭子仪说的也对,皇太子是皇位的继承人,不需要避嫌。可是作为臣子却不同,谁能有胆量做皇上做过的官呢?就有那么一个人,不是皇子,却觊觎尚书令的位置,下场特别凄惨。
他就是王行瑜,是唐昭宗时期有权势的将领,逼迫皇帝将西门君遂以及宰相杀掉。当时的皇帝很差劲,为了拉拢王行瑜,送了一道丹书铁券。可是王行瑜依然不满足,想做尚书令。
民间有一部关于郭子仪的大鼓评书,带有神话色彩。说郭子仪坐骑是一匹双头神马,宝盔宝甲,一条亮银宝枪,武艺超群,神勇无敌。而他的战场上的对手安禄山也被妖魔化了,坐骑是一匹长着九条尾巴的神马,掌中一把九环宝刀,武功盖世,所向披靡。两人是死对头,遭遇战打了很多次,互有胜负。
评书中还有李白,又名李太白,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与郭子仪惺惺相惜,多次解救郭子仪于危难之中。
评书有神话有武侠,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若加以搜集整理,一定可以拍出一部相当不错的电视剧!
关于郭子仪一生的***,可以分做两个角度来看,一个角度是郭子仪活跃在中唐混乱的时代,内忧外患,郭子仪屡次力挽狂澜,安定了***的局势。所以,在这个时代,郭子仪这样的能力是不愁发迹不了的,甚至几次被夺走兵权,只因“功高盖主被人忌”。另外一个角度就是郭子仪的官职和待遇,可以郭子仪是***事情,最为“位极人臣”一位,官职和待遇都突破了“天际”,而且,还都是皇帝心甘情愿封赏的,可以说“实至名归”。这两个角度,都贯穿郭子仪一生的仕途。
关于郭子仪征战的过程,已经有答主回答得很详细,笔者就不啰嗦了。主要是提一下郭子仪虽然身在中唐大乱时期,以郭子仪的军事能力,要建功立业并不困难。难就难在郭子仪要一边和安史之乱的叛军,吐蕃军交战,还要时不时防范“老对手”宦官鱼朝恩背后射出来的冷箭,因此,我们常常看到郭子仪一会被剥夺军权,一会又重新启用的现象,而每次郭子仪复出,都是力挽狂澜,保护了***的基业。乃至,到了吐蕃军攻破长安,郭子仪因为旧日的部署被朝廷解散,一时之间只带着三十骑赶来,靠着个人威望,很快团结了京城周边队伍,唐军士气也大振。随后,又是因为郭子仪的威望,劝说回纥军归顺朝廷军,大破吐蕃,再一次收复了长安。
(尚书省主管行政执行,权重很重,尚书令是尚书省的长官。)
也正是因为郭子仪,每每逆转局势,立下大功。早在安史之乱时期,爵位就已经由代国公升为“汾阳郡王”了。在官职,除了司徒,太尉,中书令,兵马副元帅这样的虚,实皆有的顶级职务外。另外还有一个职务,整个***只有唐太宗和郭子仪担任过,就是三省中,权重最重的尚书***官,尚书令。这本来是为唐太宗而避讳的官职,却因为郭子仪的功劳太大,才授予这一“殊荣”。到了唐末,朝廷法令开始失去控制,权臣王行瑜要求担任“尚书令”,也被朝廷拒绝,不过依然号为“尚父”,算对王行瑜的抚慰。
既然提到“尚父”,有唐一代共有三位“尚父”,实至名归到善终的,只有郭子仪一人。另外一个“尚父”奸臣李国辅,被唐代宗清算了。王行瑜则因要求“尚书令”不果而反叛,被部下所杀。要是算个整个历史,尚父或者类似其他“仲父”的,善终的也就是姜子牙,诸葛亮(以父事之),郭子仪吧,若有遗漏,欢迎补充。其他的“亚父”范增,“仲父”吕不韦,东汉“尚父”董卓等等,都是不得善终。还有一个就是南唐开国君主李昪(徐知诰)因为篡位,个人认为不属于此列。清初的“皇父摄政王”,算是善终,死后却被清算。
(多次让郭子仪失去兵权的宦官鱼朝恩)
郭子仪可谓是真正的“位极人臣”,“功高盖主”,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大臣能在中唐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历尽沉浮的政治背景中善终,不得不说,这是郭子仪最“***”的事情了。究其原因,郭子仪不但是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高手,或者说,他有极高的情商。郭子仪一生的主要政敌都和宦官有关,特别是鱼朝恩,几次让郭子仪失去兵权。但是,郭子仪从来没有报复过。甚至《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郭子仪入朝,宰相元载,内侍鱼朝恩,京兆尹黎干等人出钱三十万,置宴于郭子仪府第。鱼朝恩另外还出罗锦二百匹,送给郭子仪作为“缠头费”,于是,宾主极欢而散。据野史典故,据说鱼朝恩后来被郭子仪感动了,于是态度改观,但未知真***。不过,这次宴会,是可以看出郭子仪平日的威望和为政功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