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之前对拼多多有好感,过了一段时间,就说拼多多套路多是骗人的?
我身边就有一个实例。
我一个同事,在2016年年底时通过某“砍价拼价”软件拼得一件品牌羊毛衫,的确便宜,才50块钱,穿在身上一周后,发现此品牌羊毛衫的做工、质量觉得不像正品,于是去该品牌专卖店去看看,想比较一下,到正品店一看,一模一样的羊毛衫在正品店售价为268元,再一看做工,那完全是天壤之别,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于是知道了“拼价砍价”得到的羊毛衫是冒牌货。
最近这半年来,也在电视中看到几次说,某人因帮朋友“砍价拼价”而使自已***上的几千元、甚至几万元被盗刷走的。中央台播出过,地方台也播出过。
拼多多2015年9月成立到现在3年多的时间里也是经历了很多战略路线的转型,拼多多刚出现时就是为了服务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只要同样的商品价格低一点就行,即使是***的、山寨的也无所谓,即使到现在的拼多多在绝大部分人的印象里就是一个***货泛滥的平台,只有叔叔阿姨们才会光顾的地方。
现在拼多多已经发展到3亿消费用户了,出现了【游戏式购物】营销模式,用户上京东淘宝一般都是带着目的去找商品的,但在拼多多上不是这样,用户无聊了,即使没有任何购物需求,也可以去拼多多上逛一逛,找点事情做,比如:可以看看限时秒杀、品牌***,也可以玩拆红包、现金签到、邀请好友砍价等。这些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消遣的功能,并能借助微信分享扩散到更多人。这就是被动式消费,看到实惠的便宜的就可能激起购物欲望,但是当用户买的东西拿到手后看到是***货、山寨货甚至实物跟卖家宣传的出入有点大就会受不了,就会有很多人抱怨投诉,但是这些从一开始都是没有变的,只是购物的形式变了,用户的心态也就变了。
其实自从淘宝开始打***以后,***货山寨等商家都只能在一些县城里生存,但是在小县城里的集市上也有很多人会去买,是拼多多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拼多多也借助他们成了百亿美元市值的大企业。
拼多多在带领着这个灰色的地带,未来让这个灰色的地带更白一点也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吴晓波老师写过关于拼多多的一篇文章,他说:“任何商业模式的可行性都建立在两个「基本尊重」的前提之下,一个是对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尊重,另一个是对消费者的尊重。后一个尊重既包括品质和价格相符、承诺服务的兑现,也包括产品本身的合法性。”。
拼多多在未来有可能会对小微制造业有更大影响,至于这个影响是好是坏还没法说明。
你们就使劲黑吧,我拼了几个月,感觉很好,虽然不能说很多惊喜,但是也没有所说的不好的体验,想想也是,实际上我是把它当淘宝个人卖家店来用的,但是体验比淘宝好,因为淘宝卖家实在太多,鱼龙混杂,前几页展示的往往不是我想要的,找个合意的东西费劲,既然大家不喷淘宝,为什么使劲喷拼多多呢?毕竟,他们的货源,其实是差不多的吧,感觉有人在黑拼多多
拼多多套路多,其实好一点的货并不便宜,套路深,可以说叫骗人的,一分钱的货,免费的货,没人逼你卖,但套路你四处发广告,最后说,拼的人不够,说需要抽奖,你没抽到,绕一大圈,结果免费为他们做了广告。再说质量,20几块的耐克,阿迪达斯,还说正品,耐克阿迪官方知道吗?
在网友推荐下参加了拼多多的三次拼团砍价活动,未成功一次,app安装三日后果断删除,没有在该平台购物的经历。
之前对其有好感,是奔着其价廉去的,同时也希望能找到质量过得去的商品。但其与同一人最多组团三次的规则,让我感觉它就是希望“顾客”帮其推广平台,所谓的顾客只是它扩展流量的节点而已。
有些人之前对该平台有好感,一段时间后就认为其套路多是骗人的。我想问者是从购物者角度奔着“物美价廉”去的,在经历几次不怎么愉快的购物经历后发出的感嘅,只能说对其预期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