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学医时上解剖课看见器官、***及卵之类的会害怕吗,又是怎么克服的?
我们在医学院学习的时候要学两门解剖课,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系统解剖就让我们看看,局部解剖是上手。其实我对尸体啥的,并没有那么恐惧的情绪。我始终认为人死如灯灭。身体也不过是一副皮囊,只不过比其他家禽小动物啥的体积大一点,***的时候更臭而已。这么看来,我应该是个佛系医生。
第一次上系统解剖课的时候,我们课桌后面就是一口巨大的棺材,里面放的就是尸体。。。以及不同尸体的局部。知道这个真相的我,竟然出奇的平静。可能是因为早有心理准备的关系。当然啦,也不是所有医学生一开始都能坦然的面对尸体的。隔壁宿舍的一个妹子,上完解剖课就躲在宿舍哭了,与此同时,我和舍友竟然在食堂讨论哪块肉更好吃,哪块肉更像尸体的肋骨?
就没有害怕的时候吗?嗯,其实也是有的。因为在学脊椎骨这一章的时候,老师事先没告诉我那些骨头都是真的,以至于我考完试后才意识到这件事。意识到后突然激灵灵一阵孩怕!我摸完那些骨头洗手了没?洗手前吃零食了没?然后这件事就成为了一个疙瘩,一直延续到我学习免疫学。免疫学的老师告诉我们“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好吧,既然这样,那我就不客气啦啦啦~~
相对于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的感慨就比较少了。最大的感慨莫过于身体上的难受了吧。局部解剖学浸泡尸体用的是甲醛,比系统解剖学用的绿色环保无污染的防腐剂(老师原话,我也不知道名字叫啥)味道要冲多了。我有个同学比较敏感,上完局解第一天晚上心率140,室上性心动过速被拉到医院抢救了。除她以外还有好多个严重过敏呼吸困难的、肺炎、支气管炎的。我原本以为自己皮糙肉厚能逃过一劫。可惜到后面还是没逃过,只能在另外一个教室趴着休息了。
要说我上解剖学最郁闷的事,要数上课上到一半,辅导员突然冲进来宣布事情。我这手上还拿着脑干呢,他那边兴高***烈的讲的汁液飞溅。你说我是坐下好呢,还是不坐下好呢?要不脑干给你,咱学习讨论一下?
学人体解剖课的时候,用的都是用了好多年的尸体……
哪里还会有***... 肠子干干净净的
***卵,哪那么好发现呀…… 小小的小小的, 肉眼是看不见的,
X光、B超、CT、核磁共振有啥区别?你能分清楚吗?
x线是一种放射线,对人体细胞有损伤,它照射人体后通过机体的不同密度对其射线的吸收多少而反应到x线照片上而显影,缺点组织密度相同的组织显示不好。B超是用一种能发射一定频率的声波射向所检器管,通过不同组织对声波的反射而成像,对组织无创伤,缺点是对含气组织不显像,cT与x线一样只不过是它能断层,是计算机合成图像,分辨率更高,定位更准。MR是组织在磁场中衰减后成像。
相对于这三种检测方法B超是对人体危害最小的。B是超声成像的一种,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获取信息并处理后,形成图形缺陷或其他数据以诊断疾病。
一般B超呈现的是二维空间显示。检测范围如1、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及物理特性。2、检查囊性器官较多,例如胆囊,膀胱和胃等。3、检测心脏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的结构,例如各种先天性后天性的心脏病,血管畸形等等。4、检测脏腑器官的各种占位***变的物理特性。5、检测体内的积液,例如心包积液,胆囊积液和肾的积液等,脓肿的存状态。6、检查孕妇的胎儿,判断胎龄,评价胎儿的生育发展情况是比较常见的B超检查。7、其他检查例,如组织细胞的活检或进行某些药物的注入、治疗引流等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人们常把x线成像与ct检查混为一谈,其实是不科学的。
X检查利用的是x线,对人体组织的穿透性以及不同组织,由于厚度密度差异,对x线吸收衰减不同而形成图像。根据疾病x线图像的改变,可以观察例如增大位置的改变,关节的脱臼,轮廓的改变等等。
Ct检查,检查的是人体组织的锻炼下,观察的分辨率明显优于x线检查,除发现形态改变外,还能够检查组织的密度变化,扩大了影像学医学的检查范围。
Ct检查与x线检查同样具有较难发现器官组织结构功能变化,一般对大小位置的改变较为敏感。有些部位,个别部位,例如对头部的扫描,颅底部骨尾影可影响后颅凹脑组织检查,因为成像视野的限制也不易检查较小的关节,例如四肢的小关节。
现代的x线呈现增加了其使用的方法,例如数字x线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把信息由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的应用程序进行二次成像完成。在注入造影剂之前首先进行第1次成像,注入造影剂之后进行第2次成像,两次成像结果相加数字相减,消除相同的信号,得到一个造影机的血管图像。较以往的传统成像方法,能更清晰和直观的表示一些精细血管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