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机拍照后期必须要处理吗?
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属于数字式的,需要导出常用的JPG格式。转换过程中,必须经过软件处理的。另外,想拍摄高画质图片,需要菜单预设RAW格式的,然后通过PS软件——所谓的后期,导出来JPG。可以使拍摄的图片达到最佳水平。
例如,几个摄影人一起去某地***风时,会后期处理的,可以拍摄高档的图片;你不会的,只能拍摄普通图片了。花一样的费用,结果却不同。
光圈优先或快门优先,甚至‘单反’这个词,对数码相机来说,都不是它的概念,是借用卤银相机的名词而已。由于手机镜头的构成不能象单反相机那样分成多组多片的叠加,因而对光线的利用和修正有天然的缺点,最后的结果就是成象质量有很大区别,图象变形,解象力不可比。当然一般的拍照留念,手机是可以胜任的,但如果要用于专业,那一定要经过处理。经过过多的后期处理,只是工匠的产品,而不是艺术品了。
这个问题问自已就行。你问自已,这张片子是我想要的效果吗?如果是,并且已经很满意,那就不必后期。如果不是想要的效果,或是不满意现在的效果,当然经过后期,达到了预期效果,岂不更好。
呃,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不少人都觉得相机拍出来的和手机区别不大,甚至颜色还没有手机漂亮,原因是双方面的:
手机拍照非常方便,使用者一般对画质没有特殊要求,也对拍摄参数的调节不感兴趣,强调直出就好看,颜色鲜亮、对比明快,可以直接发朋友圈:
手机直出照片一般色彩鲜艳,比较讨好眼球,主要是经过了机内的处理,比如增加饱和度、调高对比度等:
索尼是微单的老大,半幅全幅都有,画质不错。为了保证足够的后期空间,相机直出图片普遍比较写实,感觉对比度较小,发灰发淡,不够鲜亮;但确包含了较多的亮度和细节信息,这对后期非常重要:
拍照后你会后期处理吗?为什么?
一句话:后期相对独立,一般拍照的,不是必修,不过会有不少人涉猎的;即使涉猎,浅尝和精修难度相差不是一点点。下面的,嫌啰嗦可以不看。
胶片机年代,大多数业余玩摄影的只是拍照,只有少数涉足暗房,而且一般只做到冲印放,再往前走的就更少了——那就是在已成图像上施展功夫,这个大概好算那时候的“后期”——只有很少人会做。照相馆里的后期,不少是直接在照片上操作的,你要说他是描图也行的。
到胶片机有了彩卷,暗房技术又交出去了,因为彩卷的冲印放成本高昂,只有高级玩家和专业人士才玩得起。听说,也有高级玩家把拍好的胶卷送到国外去做暗房的——自己处理未必能有机器成批处理那样有把握。
到数码相机逐步升级,特别是出现了数码单反以后,对已经拍成的图象“动手脚”,又提上了日程。先是有PS,接着出现了很多修图软件。修图并不一定是修自己拍的照,但是肯定有自己拍了以后修图的,于是这就有了“后期”这一概念。再往后,本是以相册功能为主的数码机随带的软件,也少不了有修图的功能。而中档以上的相机的处理器也增添了越来越多的图像修饰功能,这些是在按下快门以前来设定的,但是许多功能其实就是PS里的东西,而且要在按下快门以后生效,所以也好算是“后期”。这种后期,已经和拍摄前的操作交错在一起了,就是说,在拍摄前设定的时候就已经跟机器定好货了,并不需要自己动很多脑筋。片子出来以后,相信还是会有人想到要处理的。不过PS的学问很大,有人宁可去求人也不自己做的,因为自己不一定真的玩得转。
所以说,相对拍照来说,后期是相对独立的,做不做后期,因人而异,不会做也不见得就是水平低。会做的,算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