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胶卷底片都是怎么处理的?
非常愿意跟大家分享有关底片保存问题的心得。我是八十年代末开始接触摄影,到今天***十年了。之前拍摄使用的都是各种型号的胶片,如今我对于重要的题材依然使用胶片来创作,手中的底片能有几万幅之多(不包括拍摄纪念照的底片),都保存的基本完好,并且,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将这些底片扫描成电子文件。(图为:把135胶片剪断后装到底片袋内。)
我觉得时间越久远的影像越值得好好整理和保存,这些影像中往往包含着几十年前的各种信息,哪怕是亲人当年的纪念照也同样很重要,过去的事情永远不可再重复了。上世纪末期,相机开始普及,尤其是傻瓜相机走进普通人家,家庭的纪念照激增。由于当时大家几乎都在使用彩色胶卷,冲洗出来的照片自然也是彩色的,如今都过去几十年了,色彩都开始减退,如果不马上扫描成电子文件的话,再过一阵子,可能影像都消失了。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底片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东西,同时,也是极其重要的家庭资料。(图为:已经装订成册的底片。)
我的底片是装在底片袋里,然后装订成册,放到书柜里保存,尽量减少强光直射和防止潮湿。扫描后的电子文件也做了备份,以防发生以外。如果底片数量少,可以花钱在摄影店里扫描,如果太多,建议花钱买一台一般的爱普生扫描仪自己做。(图为:买一台扫描仪,在连接到电脑,就可以将底片上的影像转换成电子文件。)
新手使用胶卷相机应该注意什么?
很难想像一个摄影新手能用胶片相机。但既然问了,我就谈一下看法。
一,首先要慢。对于一个摄影新手来说,好像并不难,因为新手本来就慢。除非你用的是1990年代的胶片相机,否则,以前的相机是没有那么多自动化的。静下心来慢拍是进入胶片世界的第一步。
二,首先了解手上机器的操作程序。1990年代以前的胶片相机都是全手动的,而且不同型号,不同种类的相机操作规程都有区别,不按规程操作,不仅相机可能不工作,还可能让相机在错误的情况下意外曝光,最严重的也可能导致相机损坏。最简单要数135画幅相机,手动对焦构图,测光,设置参数,过片上快门,啪就完成了,这是最常见的程序。最复杂的莫过于大画幅,对焦构图(这个本身就很有难度),测光,预热,关门光圈快门,装上片夹,装上快门线,设置参数,抽出胶片挡板,按快门,插回挡板,OK。
三,新手学习过程中,难免失败,不要怕浪费胶片而少拍,工多艺熟是硬道理(数码摄影也一样,只是数码沉没成本高,胶片变动成本高)。入门的多数选择135画幅,机身镜头和胶片都相对便宜,操作也相对简单,而且还便携。
四,理论很重要,学习理论结合实际操作,才能事半功倍。
胶片相机首先只能调整光圈、快门速度、和手动对焦、要注意的是测光和曝光要准确,感光度只能按胶卷来设定!如果在暗光环境下拍摄要调整感光度调节转盘、按照所调感光度和环境光线测光准确曝光,后期要告诉冲洗人员进行增感显影(强迫显影-增加显影温度和时长)。胶卷的张数是有限的,120胶着-有12张和16张可选!特别相机只能拍6-8张(如玛米亚6x7或玛米亚6X9),135胶卷有24张和36张可选!要注意选择日光型胶片和灯光型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