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摄整个画面都是景深清晰的照片?
景深全部清楚,这句话这样说为好,一幅作品,分前景、中景和远景,全部清楚就是前景、中景、远景都要清楚,缩小光圈加大景深的清晰度,使用8到11的中小光圈拍摄,才能保证前后都清楚,其前提条件是在充足的光源保证下进行。
当拍纪实片时,要求主题清楚,他的陪体即环境元素也要清楚。
当拍风光时,我们要求有足够的景深,镜头都是大光圈和小光圈的画质要差,中等画质最好;缩小光圈,加大景深。光圈是决定景深大小最重要的因素。
以下是我的作品:
这个问题,我不想说的太复杂,想把整个画面都放在景深范围内,让整个照片都清晰,就用一个办法:小景深,广焦镜头。
众所周知,景深跟光圈、焦距和物距有关,从这个理论上来讲,我们采用小光圈,比如f11~f/169(光圈太小影响画质),广焦镜头就可以实现,不用太过复杂。至于物距,因为***用广焦镜头,物距太大,主体就太小,不突出,所以不提大物距这一条。
希望大景深、整个画面都清晰,大都是风光摄影,力求远近都清晰,而拍摄风光照片,大都是广焦镜头,而广焦镜头本身就具胡大景深的特征,再加小光圈,基本就妥妥地了。
D850+14-24 f/14 1/160 ISO200 0.0EV。
上图是14-24广焦变焦镜头,广焦镜头已经具有大景深的特性,再加小光圈f/14,基本达整个画面清楚。
D850+14-24 f/14 1/50 ISO80 0.0EV。
***用广焦镜头和小光圈后,让整个画面都清晰,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对焦点!对焦点一定要选择画面下方三分之一处,比如上图选择在画面佛学院的楼顶就差不多了。原理就是后景深是前景深的两倍。这样画面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了整个画面都清晰。
我是南方之南,欢迎关注。
摄影中的景深,是指在焦平面前后成像弥散圆直径小于临界值时(焦深)所对应的轴向景物距离。通俗来讲,可以理解为相机在光轴方向上保持人眼清晰观感的景物距离。景深控制是摄影的基础操作手法之一,景深越小,画面中保持清晰的距离范围越小(浅景深),反之保持清晰的距离范围越大(大景深):
要获得大景深的效果,我们通常有以下几个方法:
光圈是影响景深的主要因素,也是实际拍摄中控制景深的主要手段。在其它条件相同(相近)的前提下,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提示】:光圈太小,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光学衍射,导致画质下降。从经验出发,一般f16左右衍射现象开始明显,成像层次和分辨率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景深的第二个影响因素是设备感光器尺寸,在其它条件相同(相近)的前提下,感光器尺寸越大,景深越浅;尺寸越小,景深越大,主要原理是小尺寸感光器对画面的裁切作用:
与大尺寸单反或微单相比,手机或小底卡片机更容易获得大景深,这就是为什么手机镜头光圈虽然很大(大部分都在2.0以上,甚至达到1.4),但所拍照片景深仍然较大的原因:
全部照片都清晰的摄影,几个要点要注意。
首先是光圈的运用。光圈数值越大,景深越浅。也就是说除对焦点以外,越远离对焦点,照片越被虚化。所以光圈尽可能选择f8以上。
其次是尽可能避免光比过大的场合。即被摄物体的明亮部分和阴暗部分的反差过大。因为这种场合,极易在明亮的部分过曝,产生”死白“。或被摄物阴暗的部分,欠曝产生”死黑“。死白和死黑,均会使该部分的细节丧失,而且后期几乎无法挽救!
这种什么都清楚的照片。多用于风光摄影。风光摄影中,一定要带上偏振光镜和中灰渐变镜以备不时之需。偏光镜有助于减少杂散反光。突出水面或云彩的细节。而中灰渐变镜能有效平衡天空和地面之间的光比。避免天空过曝或地面欠曝。 另外严谨摄影中三脚架是必不可少的东西。避免好不容易等来啥都清楚的场景,手一抖,整个照片全糊了!
再有,现在相机或手机中有一个HDR功能,其***用过曝,正常,欠曝三张照片合成的方法,特别适合大光比的时候,反映照片各种细节。非常适合你说的,照片哪个位置都清楚的场合。
顺祝诸事顺利,多出大片!
很多摄影新手或者想学摄影的人,经常关注的问题应该是怎样拍摄虚化的背景,怎样拍摄流光快门?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因为大多数没学过摄影的人都只会用相机的自动拍摄模式。而自动模式都是相机自动匹配光圈与快门(包括感光度)。只要光线不是太差,基本上都是使用的小光圈。因此,画面近到远几乎都是很清楚的。专业名词就是大景深。
根据上文所述想要得到整个画面景深都是清晰的,就要使用小光圈。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大景深摄影的注意事项
- 选择大光圈至少是f8以上是必须的,使用广角或者短焦距镜头,避免使用长焦镜头。
- 通常大景深的拍摄题材都是风景或建筑类的大场景,选景时尽量避免前景中景和背景,纵深过大。
- 还应避免光比过大,防止画面层次严重丢失,尽量选择早上和黄昏的[_a***_]拍摄。
掌握以上几点你的画面想虚化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