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以海鸥品牌引领的国产相机,为何如今消声灭迹、一败涂地?
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提给西德,你没看错,西德,这是因为在两德统一前,西德的莱卡、禄来、福伦达、依康一大堆品牌已经转移出去了,西德已经没有相机工业了。
这个问题也可以提给东德,同样,百佳、潘太康、耶那一大堆品牌基本上死了。
同样是日本,死了的也是一大堆: 启能、雅西卡、玛米亚、美能达……
即使是在产的日本品牌,也只有索尼、佳能能够生产CMOS传感器。
说白了,国产的单反相机之前就是抄袭国外造型,或者贴牌生产,再加上都是机械制品,电子化部分不多,所以好做,好卖。
到了90年代,随着单反电子化,日本厂商加快技术专利积累迭代。再加上我们自己没有电子化民用相机技术积累,自然就被逐步落下了。
即使是现在有厂商玩相机,也只能是想办法绕开专利另辟蹊径了,不然只要开卖,立刻就有日本厂商投诉
目前,相机,中国还有品牌?我没糊涂吧!早让日本把中国相机产业,彻底打的连灰都没了。以前即便是模仿,还有海鸥,虎丘,梅花等国内相机品牌。如今数字化与高精镜头,中国彻底没“戏”。
我对国产海鸥相机有着很特殊的感情,因为上中专时开始接触摄影,最早用的就是父亲的海鸥单反旁轴相机,后来才是数码相机,我摄影的基础都是用海鸥胶片机练出来的。在那个胶片相机为王的年代,海鸥相机也是国产相机中的佼佼者,而且可以直接使用许多日本生产的镜头,价格也能够接受。2000年开始,数码相机进入市场,从几十万像素到几百万再到几千万像素,一路高歌猛进,其方便性经济性直观性,都大大超越了传统胶片相机,而事实上,虽然都称为相机,但传统胶片相机与数码相机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产品,主要是感光成像部分,数码相机是电子产品,而在数码相机起步的阶段,中国并不掌握成熟的数码感光成像技术,老牌的传统胶片相机制造厂 ,根本也想不到相机会脱离胶片,变成了家电产品,自身既不具备研究数码成像技术的条件,也不会想到会与相关科研部门联合开拓研发这种技术,因此,面对数码相机带来的历史换代大潮,没有什么变被动为主动的应变能力和条件,只能等到拥有相关技术后,才能进入这块新市场,2011年,上海海鸥数码相机有限公司成立,但是这个时候,国外主流相机品牌已经早已转产数码相机,技术也日益成熟,连索尼这样的非传统相机制造企业,也加入到数码相机市场的分食行列,数码相机市场先机已经失去了,纵然国人再有海鸥相机品牌情怀,但市场更迭阶段的默默无闻,无疑相当于让出市场份额,消费品是最容易喜新厌旧的群体,没有什么产品在市场上露面,也没有什么过硬技术或产品抓住消费者眼球,再多的情怀也是大江东去浪淘尽,没入洪流无踪迹。一个品牌,在被渐渐淡忘后,想重新拥有市场份额,谈何容易,在时代进步更新的大潮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循规蹈矩只能慢慢被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在新的技术革命时代,其实没有什么行业界线,跨界挤掉原来业者取而代之,已经变成常态,柯达都倒掉了,海鸥等传统胶片相机品牌,只是在重复着柯达的经历,这为我们上了一节有些悲凉惨烈的市场课,这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无论我们在情感能否接受,都要面对,唯一让我们能够从中受益的,就是感悟到一个不同以往的新时代的到来,和其中各种规则的颠覆和变化,但与时俱进,是每个时代都必须要坚持的,也是每个时代,包括可及与不可及的未来,予我们的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