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肯尼亚带了一个手动对焦的相机和长焦镜头,够用吗?
数码相机有沒有只有手动对焦的相机呢?不知道,所以令我想起你说的带的是不是AF时代来临之前的胶片相机呢?如果是的话,所带的长焦镜头通常也只能是手动对焦的长焦镜头了。长焦镜头通常指的是焦距长于135mm的镜头。如200mm,300mm焦距的镜头,这类镜头拍远处的动物和人物与景色都行。但換到要表达近处多复杂景物的宽面的环境则会因镜头视角太窄而常常无用武之地。故长焦镜不适于用来一镜走天涯。除非你一早就只打算只重點拍远处的动物及较近的动物特写或人物及远处风景与人物之类题材。否则单用长焦镜头难以完成远近多种题材的拍攝。于是加一短焦距的镜头来搭配就是必要的了
去肯尼亚拍野生动物,带什么镜头比较好?
去肯尼亚拍摄野生动物,建议至少要准备两个镜头,一个长焦,一个广角。广角可以拍摄草原和动物的大场景,长焦用于远距离拍摄动物。
为什么要带长焦镜头呢?因为我们在游猎的时候,通常动物会离我们比较远,很多时候低于400mm的镜头很难搞定,拍出来就是几个小点,放大了也很模糊,所以,最好带400mm以上的长焦镜头。
下面就是我用150-600mm的镜头拍摄的火烈鸟:
要带长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以远距离拍摄动物***,如果挨得近了,羚羊、角马之类的肉食性动物会跑开,还会影响狮子、猎豹的发挥。
在马***拉的马拉河旁边,即使你挨到了最近的位置,角马大部队过河的时候还是离得很远,只有长焦能够搞定。下面这两张就是我去年七八月份用长焦镜头拍摄的角马过河:
在国家公园实地拍摄的时候,有一个靠谱的向导非常重要。经验丰富的向导更容易找到动物聚集的位置,会把及时把你带到各种拍摄点,也知道把游猎车停在哪个位置角度更好,从而更容易出片。
有的摄影师还会带两个机身,这样能更好地根据不同的场景和位置觉得使用其中一个,临时更换镜头有时候会来不及。
下面这张是我用广角拍摄的东非大草原一景: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由于在国家公园游猎的时候是在游猎车上,拍摄的时候很不稳定,又是长焦,容易把照片拍虚。三角架这个时候也不管用,最好是提前准备好豆袋。如果你要求的话,有的Safari公司会给你准备好,但大多数不会,最好提前确认清楚。
如果自己准备的话,可以去网上买,也可以自己制作,很简单:买一块布,适量豆子,找一个裁缝把豆子缝在布里封好就是。
老马视图回答你。
第一,关于镜头。
尽量携带长焦头。因为尽管是和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但是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所以,建议带200毫米长焦。不建议带400毫米或者600毫米的长焦头。
第二,关于滤色镜。
一定不要忘记带上偏振光滤色镜。因为那里天高云淡,偏振光滤色镜通过旋转镜片可以获得更蓝的蓝天。
第三,关于相机。
无论带上哪一款单反相机,拍摄时一定要注意将拍摄模式设置成连续拍摄。这是经验之谈,不然的话,回来后一定后悔。
如果以上的回答能对你有些许启发,点滴收获,请不要忘了点赞或加关注。
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这意味着什么?
地球生命估算为60亿年,被认为无限总归还是有限,从现在起即未雨绸缪开始探寻,把一切都准备好,届时方能玩漂移。
有条件的航天强国,早就开始了准备,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空间站,说是国际,不过16个国家,过去我们没有条件,物质上不允许,申请加入,他说我们太弱,其实就是典型的排斥。
今天的我们,经过了几十年努力,架设了自己独立的空间站。作为文明古国,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多更大贡献,探寻搭建太空城堡的路已全面铺开,意义重大而积极,正式踏入空间科学和天文物理应用的殿堂,有理由使国际社会抱有更多更大期待。空间站还未完全建成,已通过了17个国家加入的申请。
在微重力环境下搞研究,涉及的学科广泛,能研究的技术有很多,国际空间站的20年,归结为十大重要成果,比如其中之一,对材料技术的促进有称是革命性的。另外对引擎点火器技术的促进亦有很大贡献,有称带来的变化具有天壤之别。能展开的领域很广泛,再比如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航天医学等,由于实验环境的改变,好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最早空间站的架设,说是重点用于物理观测,其实质用于军事的作用明显。总体质量330吨,总共投资1300亿美金,如果换算成今天的价格,可谓真金白银堆成山,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也失去折腾的热情和本钱。
正在发展中的我们,国力蒸蒸日上,有条件有能力,单独架设正逢其时,如鱼得水,更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空间实验室正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大航天自有大气象,我们正自张臂以待,欢迎更多友好国家的加入。
1、礼炮号系列空间站
礼炮系列空间站由前苏联建造,其中礼炮1号是人类的第一个空间站。这个系列的空间站在1***1年到1985年间
服役,期间一共发射了礼炮1号至礼炮7号共7个空间站。
2、[_a***_]实验室号空间站
天空实验室号是美国的空间站,1***3年由两级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3、和平号空间站
和平号是前苏联设计建造的空间站,为上述礼炮***的后继项目。
4、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F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及航天员乘组发射升空成功入轨并顺利对接,我国空间站第一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上午10:44,屹立在我国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台上的长征二号F遥14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搭载着神舟十四号飞船拔地而起,前往我国空间站飞去,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分离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我国空间站建设和运营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神舟系列飞船第9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其乘组成员为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航天员,其中陈冬将担任指令长,他和刘洋是第二次出征太空、蔡旭哲则是首次,三位航天员都未超过47岁,是迄今为止我国平均年龄最年轻的飞船航天员乘组,和以往有首批和第二批航天员搭配组建的飞行乘组不同,此次的三位航天员均是我国载人航天项目招收的第二批航天员。
如今我国载人飞船与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使用的都是快速入轨对接技术,飞船只需要6.5个小时就能与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对接,就在6月5日下午17:42时已顺利对接,这比神舟11号之前飞船需要一两天的时间大大缩短,之后不久三名航天员就打开了飞船与节点舱的舱门,并于晚上20:20全部进入了天和号核心舱。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和对接成功代表着我国空间站第一期“T”字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阶段正式拉开帷幕。
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和乘组成员落地后,意味着我国空间站的“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已经结束,开始转入了“在轨组装建造”阶段,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负责我国空间站的整个在轨建造阶段,他们也将像神舟十三号乘组一样在轨工作生活183天,几乎将经历我国空间站今后基本型建设的整个阶段,任务期间三人将执行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核心舱的在轨组装,这包括两次交会对接,另外还有三次交会对接,包括与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入轨对接。
郑和下西洋的现代版!
学习一下“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就能够知道中国空间站***的意义了。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彰显国家实力。在28年间,郑和率领中国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访各国。西方国家认为当时郑和下西洋的船只超过了欧洲的总和,是无可比拟的。那么中国空间站不就在发挥同样的意义吗?
第二点就是促进文化交流。下西洋无可厚非地加强了明朝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不仅向其他国家传播了中原文化,同时也了解了西方文化,这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件世界性的壮举。同样,中国空间站***也可以接纳友好国家的太空人进驻,这不就和促进交流完全契合了嘛,
第三点促进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 最后一点就是影响马六甲。在外交及军事方面,郑和下西洋的功迹包括推翻斯里兰卡王朝及苏门答腊君主、惩治了海盗并扶植马六甲一小渔村将其变成一强大国及货品转运站。不管怎样,郑和下西洋是成功的,他对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后,中国空间站***可以带动一大批的产业,带动中国航天相关行业的腾飞,这不就和“郑和下西洋”带动了东南亚海域的进步是一样的呀。
神舟飞天,遨游宇宙,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秉着利用太空,为人类共谋址的原则,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航天 ,世间的骄傲,中国从无到有,实现弯道超车,中国航天事业也让世界刮目相看,让西方国家眼红。
中国建成了自己的空间站,科研人员经过不懈地努力,突破西方国家的封锁,终于建成了属于中国独立自主的空间站,意味着中国航天事业更上一层楼,中国空间站对中国国防,科研更上一个台阶。
国际空间站在轨己经超过了二十年,因设备严重老化,专家预计国际空间站撑不过2024年,届时,中国的天空站将是天空的一颗耀明星。
祝;中国空间站发射成功,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