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C画幅相机,难道没有很好的镜头可使用?谈谈你的看法或举例详说?
首先Aps-c画幅的相机并不是说没有好镜头可以使用,只是目前除了富士在深耕这个画幅的相机以及镜头,其他厂家都把这个画幅定位在中端的定位,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几款好镜头的
1 尼康17-55 2.8
该镜头是定位APS-C的大三元镜头,虽然发布的时间已经比较早,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质量,有意向的童鞋可以看看
2 适马30 1.4
这个镜头在索尼的A6500的相机上表现不错,让大众摄影爱好者喜欢,相当于标准镜头,非常适合当做挂机头
如果以性能为标准,佳能11-24比较好,适马12-24F4也很好
如果以性价比为标准,佳能10-18挺不错的
最基础的18-55 55-250 50f1.8三件套已经能满足最基础的拍摄了。不能说全画幅就比半画幅好,设备不能成为一张照片好坏的评分标准。
c画幅这类是半幅相机。多数是属于入门级的单反,无论哪个品牌的相机都会有很多适用的镜头群,同时也会有很多副厂的镜头支持,无论适马,腾龙,国产永诺都有适用的镜头。佳能的镜头来说,分为三个级别,俗称高级的红圈,中级的金圈,初级的银圈,都可以用于半画幅相机。所以十分多镜头适用。只是焦段有不同的变化。半幅机身适用会乘以1.6的倍焦距。
和传统胶片相机不同,数码相机的感光材料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所以随拍摄量增加,单个照片的感光材料成本下降很快。
而传统相机感光材料——胶片,在拍摄成本里,占比很高,而且,成本不会随拍摄数量增加而降低,故对于职业摄影师,或拍摄量大的业余摄影师来说,胶片及其洗印的花费,一般大于相机,缩小感光元件,即胶片面积,可以带来更为显著的成本节省。
因此,数码相机增加感光元件面积的收益比更显著,因此,全幅对半幅的压制很大。
因为这种压制,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强化了对半幅相机的不利点:厂商担心消费者不买账,不敢在半幅相机的镜头系统上下重注,限制了半幅相机的镜头选择性,而消费者因为半幅相机镜头选择性不佳,而且在镜头费用上,相对全幅也没有什么优势,导致消费者也不敢在半幅镜头上下重注,导致半幅相机边缘化。
其实,由于数码感光元件的分辨率已经超过胶片,半幅照片可以很好地满足摄影需求,特别是业余爱好者的需求,半幅相机在器材重量和画质上可以达成很好的折中,但面对全幅的挤压,市场越来越小,也许,存在即合理吧。
APS—C的相机是可以使用全画幅镜头的,你可以不必当心放心使用。只不过在使用时视角会小了些,也就是乘以系数,广角的视角变窄了,长焦的变长了,(佳能的系数为1.6,尼康为1.5,例如全幅镜头16—35在佳能的APS —C机器时,这时镜头焦距是25.6—56mm,尼康相机24—52.5mm)。记得APS—c镜头不能在全画幅相机使用。
在APS-C相机上用全画幅镜头上有哪些区别,画质会受到影响吗?
除了牙膏家,其他厂家的都可以用,只不过可能存在暗角或黑圈。对于定焦镜头,可能要收几档光圈才能没有暗角可用,对于变焦镜头,除了收缩光圈可能可用外,在某些焦段可能完全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