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抛开历史因素单看数码时代相机的性能,哈苏和徠卡还值那么多钱吗?
世界相机工业的中心,最早是德国,德国人严谨,死脑筋,追求一流的品质,一流的成像,不愿意妥协,价格死贵,这样就被日本人钻了空子。
也就是说,德国相机,基本上从来就没有便宜过,正是因为日本人不把一流成像质量作为最优先的考虑,90%的德国质量吧,1/3不到的德国价格,你觉得哪个做法对呢?
德国蔡司旗下的contax相机,唉,不说也罢啊!
于是,日本企业,一下子就急速打开了照相机普及的市场,市场规模越做越大,形成了良性循环。然后,德国相机,形成了恶性循环,基本上都垮掉了,徕卡相机都要濒临破产了,最后徕卡没有办法,转型了,做非物质文化遗产。徕卡缩小产量,更进一步提高价格,反而救活了自己,唉,令人感慨万千啊!
“相机这东西一分钱一分货,五毛钱二分货,一块钱三分货”
其实确实是这样的,放在任何行业可能都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性能增加10%,价格增加100%,这个是公理也是真理,我们为了这10%,确实要付出非常高昂的代价。
比如说汽车,百公里加速,一般汽车是12-15秒,高档豪华汽车6-7秒,甚至更快,但是价格嘛,10万和50万的差别是很正常的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