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诏狱有多恐怖,有没有人扛过来?
在《绣春刀2修罗战场》中有一幕,身为锦衣卫的殷澄为了不去诏狱,宁愿自刎而死,由此可见诏狱之恐怖。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逐设立锦衣卫,而其最初的职能便是守卫值宿、侦察逮捕和典诏狱三项,诏狱中有十八套刑具,而很少有人能够扛过五种,可以说一入诏狱、九死一生,那么有没有人能够扛过来呢?事实上还是有的。
△《绣春刀2》中殷澄宁死也不去诏狱
明朝时期的诏狱,其实不是唯一的,经皇帝同意后,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其实都相继设立过,不过我们一般提到诏狱,指的都是由锦衣卫控制的锦衣卫诏狱。锦衣卫诏狱的恐怖是多面的,不仅环境糟糕、刑具众多,更可怕的是他们的滥用刑罚。
首先,诏狱环境极度恶劣。史载狱中“水火不入,疫疠之气充斥囹圄”。和一般建在地面上的鉴于不同,诏狱是一种半地下室的监狱,诏狱四面也不设窗户,不仅阴暗潮湿,且隔绝了一切声音和光线,能看到的仅是微弱的烛光,而听能到的就只有用刑时的惨叫声。而由于终日不见阳光,诏狱的空气质量也极差。待在这种环境中,完全就是一种从心理到生理上的全面折磨。
其次,刑具极度恐怖。按照记载,诏狱中主要用到的刑具有拶指、上夹棍、剥皮、舌、断脊、堕指、刺心、琵琶等十八种,而除了这些之外,诏狱中的锦衣卫还经常发明一些其他的惩罚方式,例如梳洗、灌鼻、钉指等等,其中“械、镣、棍、拶、夹棍”被称为全刑,很少有人能够全部挺过去。根据明朝《刑法志》记载,“其最酷者曰琵琶,每上,百骨尽脱,汗如雨下,死而复生,如是者二三次,荼酷之下,何狱不成”。因此,每次用刑下来,囚犯哀声震壁,血肉溃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惨毒难言。
最后,诏狱用刑不受约束。锦衣卫诏狱直接由北镇抚司管理(洪武年间为南镇抚司),他们可以直接拷掠刑讯,取旨行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三法司根本无权过问。最初,诏狱只有审讯之权,审理完成后还要送交三法司定罪,但在成化十四年(1478年),锦衣卫诏狱审理完犯人之后,直接提交皇帝,三法司连定罪之权也没了。锦衣卫这种独立于司法体系外的存在,为他们滥用刑罚提供了可能,以至于嘉靖时期的刑科都给事中刘济抱怨道,“国家置三法司,专理刑狱,或主质成,或主***。权臣不得以恩怨为出入,天子不得以喜怒为重轻。自锦衣镇抚之官专理诏狱,而法司几成虚设。”
“诏狱”最初出现在两汉时期,很难讲那个时期的“诏狱”就专门是一座监狱,因为那时候的“诏狱”主要是指两千石以上的***、郡守一级别的***有罪,需皇帝下诏才能进监狱的案子。
而到了明代,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延续历代设立诏狱的传统,重新开设了诏狱,并由锦衣卫北镇抚司负责诏狱的日常管理工作。事实上,诏狱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可以不走正常的司法审理程序,由皇帝直接下诏入狱,对象一般也是官员。
明代的诏狱有专门的实体监狱,由锦衣卫北镇抚司管理。一般关押的是牵连重大案件的官员,但实际上到了明英宗正统以后,这个范围就扩大了,宫门喊冤的也会被监禁到诏狱,宫内的内官太监们也会下诏狱,强盗、妖言罪的案犯同样也会成为诏狱的***。
诏狱的管理,最注重保密性。诏狱建筑为半地下式结构,为防止***之间串供、监狱泄密,牢房的墙壁比普通监狱修建得更加厚实,相互之间的隔音效果非常好。同时,诏狱附近也不准人靠近,周围布满了锦衣卫和东厂暗探。
诏狱保密性的管理措施十分严格,对泄露狱情、擅自入狱等行为制定了残酷的惩罚措施,泄密的直接斩首,擅自入狱的砍断双腿。在严格的制度下,诏狱与外界联系基本被割断,仅仅能通过诏狱的直接管理部门北镇抚司与外界取得联系。所以对于被关押在诏狱内的***而言,最残酷的就是完全与外面的世界割裂,没有申诉的权力,(犯官上疏基本被北镇抚司官员阻隔)没有家属探望的机会。
但是,因为诏狱内关押的***,以官员居多,大多都是皇帝点的钦犯,所以诏狱***的饮食、医药供应要比刑部的监狱好,都能做到起码的保障。
洪武二十四年以前,刑部监狱***的饮食由***供给,后来就直接废除了,由***家属自行解决,被废除的不止刑部监狱,还有诏狱。但到了明英宗正统二年,明英宗恢复了对***的每日的米粮供给,但因为土木堡之变而没有落实,后来英宗复辟后,才开始恢复供米制度。虽然诏狱供给饮食,但是皇帝陛下经常会下令断绝惹怒自己大臣的饮食,以发泄不满情绪。
诏狱的***时常会受刑,再加上诏狱内的环境恶劣,受刑以后,身体虚弱的人呢很容易死去,因此,诏狱仍然给***没提供一些医药,但是并不能挽救许多***的生命。许多***死后,锦衣卫北镇抚司官员为了减轻责任,往往会上报***死于疾病,这同时也为诏狱内***提供了合理的理由。
忽明忽暗的灯光映在两张苍白的脸上,一人提着一盏灯站在一旁,手里的灯不停地晃动着。一人瘫坐在冰凉潮湿的地上,手里正拿着一块残破的碗片,正在做着些什么。
仔细一看,那坐在地上的人分明在用碗片的钝角一下一下刮着腿上的骨肉。腿上腐烂的肉已经被刮的差不多了,骨头露了出来,他开始截去附在骨头上的筋膜。
一旁掌灯的看守克制不住想要逃开,他见过太多次的酷刑,听过无数次的哀嚎,他已经多久没有赶到如此的恐惧了?可是眼前这个平静到一声不吭的人,却把他拉回到那个初入昭狱的恐惧的日子。
明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戒斋三日以《请诛贼臣疏》死谏严嵩,力数严嵩“五奸十大罪”。
不死不休!
严嵩文中有以召问二王(裕王朱载垕、景王朱载圳)的话,向嘉靖进谗。嘉靖大怒,将杨继盛廷仗一百、下昭狱。
虽然在陆炳的授意下,诏狱的看守没有难为杨继盛,没有“用心打”,即使这样,一百廷仗也足够脱层皮了。
廷仗前,一个同僚送了他一壶蛇胆酒,杨继盛拒绝了,他说我杨继盛有胆,不需要这个。
被廷仗打的只剩下半条命的杨继盛,又被扔到了潮湿阴暗的昭狱。
不要说明朝吧,在古代,所有的朝代都是存在酷刑酷法的。
放在古代时候,犯法、犯事之人,在逼供***的时候,都是会用一些极其不人道的方法来逼供,让人生不如死。
即便是现在有人犯事了,在证据面前,犯罪之人无口否认,讲究证据确凿、无处可逃,这些犯罪之人,不会受太多的痛苦,顶多也是失去自由而已,所以,现在的法律体系相当于古代的话,真的是好很多了。
虽然说;在古代办案的时候讲究的也是证据,而古代一些证据的收集真的是不那么容易的,所以,就会显得办案非常的困难,有时不得不使用一些,酷似酷刑的工具或者酷刑来逼供他人。
为什么会有诏狱
诏狱其实在汉朝的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开始有了,而诏狱针对的人群是那些,为朝为官之人、低之士兵、高到王爷和诸侯。这些人当中,有的是政治的牺牲品,有的则是与皇帝为敌,与朝廷为敌,或者是居心叵测之人、起兵造反之人,这些都是失败了,如果成功了就不会被关在那永远都没有阳光的诏狱之中了。
诏狱有多可怕。
诏狱的建设本来就是完全没有人性化的,设在地底下的二到三层,里面没有阳光,整日与污水同在,与老鼠同睡,与蟑螂同食,几乎是没有人性化的地狱、称为地狱也是无可厚非啊。
待在里面的人,不是自己疯掉了,就是在哪里郁闷而死。可以脑同大开的想一下;一个人,一个月不见阳光会怎么样,一个人一个月都是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又会怎么样,没有阳光,人的(身体会腹肿、脑子会生病,甚至时间久了,四肢无力动弹不得、),可想诏狱之可怕。
而且,诏狱一般都会有让人无法承受的酷刑、历史上的记载还是存在很多的酷刑的(什么琵琶骨啊之类、还有很多、很多,想想都会瑟瑟发抖)。